信息快讯 > 宏观要闻 > 正文

流程优化和技术赋能,陆家嘴金融沙龙第十期聚焦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提升

2025-05-13 来源:财联社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财联社5月13日讯 近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为跨境金融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陆家嘴金融沙龙”以《开放创新协同——跨境金融服务新格局下的上海机遇》为题,邀请嘉宾结合各自丰富的实践经验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为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建言献策。

解读《行动方案》4大亮点

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林文杰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行动方案》的内容均立足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以业务流程优化和技术赋能为支撑,兼顾效率与安全,有几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多项政策先行先试,如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再融资、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等。二是优化业务流程,如完善上海自贸区全功能资金池跨境资金调拨、优化外债登记管理和跨境担保流程等。三是创新产品和服务,如支持银行增加境内市场人民币外汇衍生品种类、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非居民并购贷款服务等。四是数字化赋能,如鼓励银行开展对个人与企业的数字身份跨境认证和电子识别、“航贸数链”等。

林文杰进一步指出,坚持“企业视角、问题导向”是《行动方案》整体架构和内容的两大特点。从企业视角,《行动方案》聚焦支付结算、外汇风险管理、融资服务、保险保障、综合金融服务等五个方面,针对企业的痛点与需求,制定了18条政策举措,条条都力求务实、精准,切实解决企业的问题。

为了落实《行动方案》,林文杰表示本市将建立推进机制,统筹抓好《行动方案》举措的落地。同时强化宣传推介,做细做实服务,并持续完善金融立法、监管、纠纷解决等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银企外汇交易服务平台护航企业“走出去”

结合汇率避险的相关工作经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市场一部总经理华小岳表示,外汇交易中心作为在上海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持续开展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导,不断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产品和服务,为企业“走出去”的资金兑换和汇率风险管理保驾护航。在外汇局指导下,外汇交易中心将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拓展到银行对客市场,2022年4月起正式推出银企外汇交易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用户数量已超过1500家,为金融机构服务企业汇率避险提供了新渠道。

《行动方案》有利境内企业“走出去”,也有利金融机构提升服务

站在外资银行的视角,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战略产品发展总监杨京指出,《行动方案》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制度保障,他强调要帮助企业提高外汇风险管理能力,助力中资企业的全球投融资。

杨京认为,外资银行作为“连接器”,连接中国市场与境外市场、中国企业与境外企业,将“一带一路”业务定为战略重点之一。外资银行可以利用广泛的国际营运网络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 的金融服务,包括现金管理、贸易服务、海外投融资、外汇风险管理等综合人民币解决方案。外资银行还可以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平台,为中资企业出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套期保值解决方案。

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副行长黄震认为,与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在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程度方面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此次《行动方案》出台是重大利好,有利境内企业“走出去”,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强创新、提升服务。

“FT业务市场空间广阔,且政策鼓励支持做大。”黄震建议,依托FT账户进一步推进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比如,上海自贸区正在逐步推进参照国际通行规则试点融资贷款的政策,对通过FT分账核算单元发放的非居民贷款取消贷款用途限制。目前对于离岸非居民主体在境内FTN账户的存款利息仍需缴纳利息税,黄震建议下一步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创新考虑给予非居民代扣代缴预提所得税一定程度的豁免。

站在保险行业的角度,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首席风险官孙增产认为,在“走出去”过程中,保险业为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建设、人员派遣等提供风险保障,帮助企业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

结合在“一带一路”及电力能源市场的实践经验,孙增产认为,保险公司应多维发力优化产品供给,打造出口企业全周期保障链。结合再保险合作模式的创新经验,孙增产建议,进一步推动国际再保险承保能力和技术的引入,加强国内外保险与再保险市场的交流和开放程度。国际同仁可积极参与平台规则制定,在航运保险、新能源保险等领域共建“中文标准”、“中国指数”,让全球风险定价更具包容性。

金融机构应将自身发展战略与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融合

在主题为《赋能新发展格局: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的行业对话环节,各位嘉宾进一步就如何落实《行动方案》,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展开讨论。

华小岳介绍,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管理汇率风险需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是“风险中性”,要以保持财务状况的稳健和可持续为导向;第二是“简单适用”,企业选择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应与自身业务能力相匹配;第三是“整体性”,企业各部门应密切配合财务部门的汇率风险管理,基于企业总体净风险敞口制定管理策略;第四是“纪律性”,引导企业建立汇率避险制度,以制度代替主观决策,以客观纪律代替相机抉择。

为落实好《行动方案》的相关部署,华小岳表示,希望与更多金融机构、企业协同合作,支持更多银行接入外汇交易中心银企平台直接报价,便利各类企业开展外汇业务。

针对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汇率风险,杨京建议,企业做出海计划的前期就应设定外汇风险管理方案,在整个项目未来的投资收益中,计入潜在的汇率波动亏损。杨京还建议,企业到海外市场一定要深刻了解当地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可以和当地的监管机构或银行等合作,通过金融解决方案来实现ESG方面的目标。电动汽车等出海重点行业,需关注是否有完整的产业链一同出海。鼓励电动汽车等行业多参与当地银行的信贷业务,在当地市场建立品牌效应。

黄震认为,金融机构应该主动担当,结合《行动方案》出台,把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与自身战略发展深度融合。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最大的难题就是资本项目开放,黄震建议,金融机构在实践中应运用智慧去实现创新。金融机构可以扩大自身的金融服务范畴,利用境内和海外分行、OSA离岸账户体系以及FT分账核算单元机构等构筑离岸和在岸的全球化网络服务,特别是对于“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开发专门适配的跨境结算、融资、汇兑产品。

孙增产表示,企业出海面临各种风险,包括法律监管的风险、费率与外汇风险、政治与战争风险等等,机构不仅要结合自身专长的领域为企业出海提供金融服务,也要对法律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做出扎实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将在跨境金融服务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第一财经、财联社提供媒体支持。此系列活动将构建与“陆家嘴论坛”相呼应的常态化交流平台,通过机制化、场景化、国际化运作,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转载声明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请发送邮件到website@citicsf.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