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29日讯(编辑 王蔚)2025年三季报密集出炉,部分银行净息差普遍企稳。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在在上海浦东举办线下交流会中表示,2026年,存款利率下移对净息差的正面贡献会逐步体现出来,净息差有望筑底。
三季度,多家银行净息差企稳或回升,2026年银行净息差有望筑底
过去三年,伴随利率中枢下移,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与盈利能力持续承压。然而,这一局面正显现转机。2025年三季报显示,部分银行净息差普遍企稳。
对于银行业净息差未来走势,薛慧如表示,2026年存款利率下移对净息差的正面贡献会逐步体现出来,净息差收窄幅度有望逐步缩小。她进一步指出,一方面,资产收益率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从存量贷款重定价来看,今年LPR降幅显著缩小,存量按揭利率也未再次批量下调。从新增贷款定价来看,LPR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另一方面,高成本长期限存款的到期重定价将带动负债成本下行,银行净息差有望筑底。
今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最新一期LPR,1年期和5年起LPR均与上月持平,这已经是第五个月持平,尽管当前LPR未调整,但业内普遍认为年底前可能迎来降息窗口。
为何当前降息步伐缓慢?薛慧如解读其背后存在双重考量。一方面,监管明确强调要维护银行净息差的合理水平,旨在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因此在资产端利率的设定上更为呵护。另一方面,当前零售信贷需求的疲软,主因并非利率高低,而是居民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担忧,这使得大幅降息的必要性降低。
AMC政策性职能强化,股权划转有望改善AMC在管理、战略等方面影响
今年,财政部陆续将持有的中国信达、中国东方及中国长城的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引来业界探讨。
惠誉评级亚太区非银行金融机构评级高级董事陈冠如表示,此次股权划转负面影响不大,因为在有需要的时候,中央政府仍然是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主要的支持提供者。并且,中央汇金在管理大型金融机构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未来有望为AMC公司在管理、战略或风险状况方面带来正面影响,并有可能改善未来对AMC提供支持的及时性。
2024年以来,多项政策出台,在扩大全国性AMC可收购资产范围的同事,对其完善公司治理、坚守主责主业、强化风险防控及项目筛选标准、并提升监管质效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旨在强化全国性AMC风险化解的功能,提升金融系统的风险处置效率,以期更好地化解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
由于经济环境充满挑战,关税及中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叠加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导致全国性AMC的核心业务将持续承压,近期内大幅改善的空间较为有限,然而其来自战略性投资、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及金融子公司的收益,以及资金成本下行应能支撑整体盈利能力,陈冠如预期,四大全国性AMC的业务前景和财务状况在中期内将稳步改善,随着持续的业务转型及历史遗留不良资产的清理,信用风险应会逐步下降。来自主要股东( 中央汇金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较有力的监督应会强化全国性AMC的风险状况与资产配置纪律,进而改善其自身财务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