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
1. 多晶硅厂家库存周度环比下降1.06万吨
2. 10月中国精炼镍产量33345吨,环比减少9.38%
3. 10月中国原铝产量初值380.26万吨,环比上涨3.34%
4. 硅业分会:本周国内多晶硅市场整体延续弱稳态势,成交活跃度略有回升
5. 智利Codelco下调2025年铜产量预期
行业资讯
多晶硅厂家库存周度环比下降1.06万吨
据Mysteel,截至10月31日多晶硅厂家库存下降至25.6万吨,环比上周下降1.06万吨。多晶硅企业前期订单仍在发货,库存向下游转移,整体多晶硅企业库存处于下降态势。
10月中国精炼镍产量33345吨,环比减少9.38%
据Mysteel调研全国20家样本企业统计,2025年10月中国精炼镍产量33345吨,环比减少9.38%,同比增加8.09%;2025年1-10月中国精炼镍累计产量353335吨,累计同比增加32.70%。目前国内精炼镍企业设备产能45683吨,运行产能43683吨,开工率95.62%,产能利用率72.99%。2025年11月中国精炼镍预估产量32710吨,环比减少1.90%,同比减少2.39%
10月中国原铝产量初值380.26万吨,环比上涨3.34%
Mysteel对中国原铝生产企业进行全样本调研,2025年10月中国原铝产量初值380.26万吨,同比上涨2.74%,环比上涨3.34%;10月平均日产量为12.27万吨,环比持平(实产天数31天),本月全国区域产能运行平稳。
硅业分会:本周国内多晶硅市场整体延续弱稳态势,成交活跃度略有回升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消息,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9-5.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5.32万元/吨,环比持平。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5.0-5.1万元/吨,成交均价为5.05万元/吨,环比持平。本周国内多晶硅市场整体延续弱稳态势,成交活跃度略有回升,主流签单企业数量增至6家,订单成交量环比小幅增加。当前价格保持稳定,主要依赖于供应端的减产预期以及政策面的潜在支撑。供应端收缩的预期加强,11月国内多晶硅排产计划降至12万吨以内,主要受西南地区枯水期电价成本上升影响。另外,政策层面持续推进,《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国标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预计该标准正式实施后,将成为推动产能出清与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
智利Codelco下调2025年铜产量预期
据外媒,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周二下调了其2025年铜产量指引,预计产量将在131万至134万吨之间,低于此前134万至137万吨的预估。尽管如此,公司仍计划超越去年的132.1万吨产量。此举显示出矿业巨头在应对安全事故与项目延误背景下的谨慎态度。Codelco强调了其Ministro Hales矿场的产量增长,以及萨尔瓦多矿场Rajo|nca结构项目在逐步提升产量中的作用。首席执行官Ruben Alvarado补充下调指导“不会影响”到2030年实现年产170万吨的预期。
市场观点
Mysteel:短期调整不改中期上涨逻辑,铝价平稳中静待花开
进入四季度以来,沪铝价格延续自年中的强势表现,保持连续上涨态势,运行重心稳步抬升。10月以来,主力合约重心上移至21000元/吨上方。近期铝价上涨,一方面受宏观情绪回暖带动,另一方面受海外供给侧扰动及有色金属整体走强影响,市场对铝长期供需格局的乐观预期升温,推动价格持续上行。同时,国内铝市场基本面稳健,对铝价形成有效支撑。
阶段来看,受美元指数强势反弹及美国政局波动的影响,市场担忧情绪升温,宏观层面对有色板块整体施压。沪铝价格随之出现短期调整,但从价格的跌幅和跌势来看,铝表现出非常强的抗跌性,预计跌幅将逐渐收敛,并回归基本面。
中期看,铝价上涨的核心逻辑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海外供给扰动频发、内外价差扩大,以及政策利好带动中长期消费增长,进一步强化了价格中枢的上移预期,铝价静待花开,基本面预期逐一兑现和强化后有望向上突破22000元/吨。
机构观点:铜中长期供需缺口是可预知的,最大边际变量仍来自于宏观
1、铜价上行至新高的三大理由。商品货币逻辑:全球货币体系信用受到挑战、主要央行开启大规模宽松、市场对长期通胀产生强烈预期时,铜的“商品货币”属性便会压倒其“工业商品”属性,成为价格的主导驱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政策人为锁库”、“矿山源头减产”和“突发事故催化”三重供给压力形成的共同推动,这使得前期需求增量的驱动极易引发价格显著抬升的原因;新动能需求的叙事:铜价本轮上涨的叙事,除了“供给紧缩”的单引擎驱动,需求的显著增量也是主要原因,来自AI算力、全球能源设施重建及科技新兴领域的需求,正在构成结构性的长期需求增量,重塑铜市场的长期供需格局。
2、近期触及新高后的回落原因。全球美元流动性的相对紧缩是现阶段对于铜价的主要尾部影响因素,10月以来全球风险资产的美元资金,正被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双向抽走,美债利率回升(美联储鹰派言论+数据缺失导致市场降息预期回调)+美元指数回升(日元走弱+欧元英镑不确定性加强)使得在宏观真空期向上驱动出现明显缺失。
3、后续铜价的边际驱动。站在当下的节点,铜的中长期供需缺口是可预知的,而最大边际变量仍来自于宏观,它将从需求端影响铜的价格:铜同步上的商品货币逻辑是否延续;降息和停止缩表逻辑是否定于为复苏;中美博弈风险性缓慢下行是否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