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快讯 > 宏观要闻 > 正文

生猪屠宰毛利同比增长超3倍:达到近五年高位,头部企业加速扩产|行业动态

2025-11-26 来源:财联社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财联社11月26日讯(记者 张晨静)在经历漫长的行业亏损与产能出清后,生猪屠宰行业迎来盈利修复。财联社记者从业内多方获悉,在此前降体重、减产能等政策引导下,养殖端主动降重加速出栏,同时,终端市场对低价猪肉需求释放,今年生猪屠宰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已攀升至近五年来的高位。

屠宰利润回升

今年下半年以来,屠宰行业盈利大幅增长,根据卓创数据,截至2025年10月31日,生猪屠宰端扭亏为盈,毛利年均值达31.99元/头,同比增幅341.85%。有养殖企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一般猪价低迷时,屠宰行业经营利润会好一些,毛猪价格高时,屠宰行业经营压力较大。

今年养殖端加快出栏节奏,屠宰企业收猪压力缓解。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刘博洋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屠宰行业本轮利润回升,主要因素是在政策引导下,养殖端主动减重、加速出栏缓解了屠宰环节的成本压力,进而降低了屠宰行业的头均成本。

另一方面,终端市场需求逐步好转,屠企开工率及宰量逐渐提升。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2025年9月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3584万头,同比增加28.5%,刷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今年1-9月累计屠宰量为28455万头,同比增加18.7%。

“屠宰毛利一般延续‘两头高、中间低’的季节性规律,年内走势延续传统季节波动规律,今年关键拐点较往年显著提前约1个月,在7月中旬便进入止跌回升通道。一般来说,7月是生猪屠宰毛利季节性低谷期,但今年7月毛利均值达14.02元/头,高于同期平均水平。”刘博洋表示。

行业的利润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阶段性市场条件的改善,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全国屠宰产能总体过剩,多数企业开工率仍低于设计产能,企业开工率差异较大。

牧原股份(002714.SZ)在近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屠宰量逐步提升,屠宰业务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今年前三季度产能利用率为88%,其中第三季度产能利用率达100%。

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从新希望(000876.SZ)获悉,按一般年屠宰量来看,目前产能利用率约50%。另有上市猪企高管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屠宰利润有好转,但目前主要问题是生猪偏少,公司产能利用率较低。

头部企业加码屠宰产能

随着行业盈利改善,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开始加大屠宰产能布局。此前电话会中,牧原股份董秘秦军透露,“长期来看,公司会把现在已规划但尚未建设的屠宰产能逐步落地,可能一年投产1-2个新厂,逐步提高屠宰量在整个出栏当中的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起,“猪王“牧原股份屠宰量已超越此前”肉王“双汇发展(000895.SZ)。目前,牧原股份和双汇发展的屠宰产能分别为2900万头、2500万头。今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屠宰量已达到1916万头;双汇发展屠宰量约为913万头,产能利用率约为48%。

需要注意的是,当下猪价低迷,而猪企的屠宰产能扩张计划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新希望相关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屠宰产能属于重资产投资,目前公司暂无新增产能的计划。

双汇发展产能扩张方式已有一定改变,近期公司表示,目前公司生猪屠宰板块暂无新建工厂的计划。今年公司在河南濮阳与当地企业合作试行了屠宰厂轻资产运作模式,后续也将积极考虑通过该种模式进行产能扩张。

猪企屠宰产能亦在逐步提升,温氏股份(300498.SZ)现有生猪屠宰产能约500万头,同时还有在建产能约200万头;神农集团(605296.SH)产能共计250万头,是云南省最大的生猪屠宰企业;天康生物(002100.SZ)目前具备年屠宰300万头生猪的产能。

转载声明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请发送邮件到website@citicsf.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