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快讯 > 期市要闻 > 正文

今日有色要闻 | 8月中国碳酸锂产量环比上涨8.1%;国内电解铜库存延续累库趋势

2025-09-04 来源:财联社
宽屏阅读 字体大小: T | T

重点关注

1. 国内电解铜库存延续累库趋势

2. 上期所:氧化铝期货新疆地区交割升贴水由升水380元/吨调整至升水300元/吨

3. 澳大利亚锂辉石精矿本周发运量将再创新高

4. 自由港麦克莫兰CEO呼吁美国出台激励政策,推动铜产量扩张

5. 8月中国碳酸锂产量为8.28万吨,环比上涨8.1%

行业资讯

国内电解铜库存延续累库趋势

据Mysteel,截至9月4日,国内市场电解铜现货库存14.81万吨,较28日增2.02万吨,较1日增0.77万吨;上海库存10.01万吨,较28日增1.71万吨,较1日增1.03万吨;广东库存2.52万吨,较28日增0.17万吨,较1日降0.15万吨;江苏库存1.52万吨,较28日增0.08万吨,较1日降0.17万吨。国内电解铜库存延续累库趋势,其中上海市场贡献主要增幅,江苏、广东市场有所下降;由于周内上海市场进口铜集中大量到货流入,且铜价重心走高,下游企业采购需求疲弱,仓库出库量较为一般,库存因此再度增幅明显。

上期所:氧化铝期货新疆地区交割升贴水由升水380元/吨调整至升水300元/吨

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公告,为顺应氧化铝市场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服务实体产业,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氧化铝期货合约》《上海期货交易所氧化铝期货业务细则》等有关规定,经研究,对氧化铝期货地区交割升贴水调整如下:氧化铝期货新疆地区交割升贴水由升水380元/吨调整至升水300元/吨。上述调整自2026年3月4日开始执行,各有关单位应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交割业务的正常有序进行。

澳大利亚锂辉石精矿本周发运量将再创新高

据蓝迪兹Randiz,7月底以来,在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意外关停后引发更多臆测的背景下中国锂价反弹。正如前期提到的,澳大利亚锂辉石精矿供应商尽管面临船期安排的掣肘,仍然加紧出货量,周均出货量增长24%。据蓝迪兹Randiz跟踪观测,利用中国投机者创造的机会之窗,这两周以来,特别是本周,澳大利亚锂精矿供应商积极发货,发货量再创新高,接近约20万吨,是今年以来的第二高。

自由港麦克莫兰CEO呼吁美国出台激励政策,推动铜产量扩张

据外媒,美国矿业巨头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Freeport-McMoRan)首席执行官Kathleen Quirk表示,公司正呼吁特朗普政府为美国本土铜生产商加大激励力度,并缩短项目审批时间,以应对美国铜矿石品位偏低的问题。Quirk指出,尽管美国矿业公司的税率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但美国铜矿石的低品位使得本土新增铜矿项目的投资吸引力不足。美国铜矿的平均品位约为0.3%,而其他国家部分铜矿的品位可达1%甚至更高。Quirk提出,除了针对性激励政策,美国还需推进 “审批流程改革” 和 “生产税收抵免” 等措施。

8月中国碳酸锂产量为8.28万吨,环比上涨8.1%

据Mysteel,2025年8月调研产量为8.28万吨,环比上涨8.1%。本月江西大厂持续爬产,部分厂家减量,开工率降低;四川地区锂盐厂二期项目投产带来明显增量,部分企业产线复产提供小幅增量;青海地区产出保持平稳,无新增波动;外采矿加工厂订单增长,开工率随之上涨。回收端方面,头部厂家订单稳定,生产积极性延续。总体来看,新增产能释放及复产推动排产增幅较上月扩大。 2025年9月调研国内排产为8.54万吨,环比上涨3.3%。本月江西一体化大厂持续减量,外采矿厂家由于代工订单增加,开工率提升,其他自有矿企业保持稳定产出;四川地区锂盐厂开工率保持高位,部分厂家海外矿到港,9月产出预计增量;青海地区产出保持平稳,代工厂保持高位开工;回收端方面,头部厂家订单稳定,产出稳定。整体来看9月预计排产环增3.3%。

市场观点

机构观点:氧化铝盘面仍恐有向下压力,同时关注如破高成本产区成本线后引致的供给缩量传导

AO盘面昨日下破3000整数关口,最新看现货销售压力趋大,恐仍对AO盘面有所拖累,也需关注高成本产区的成本线支撑,因此当前AO处在驱动仍偏下,但估值考验成本支撑的状态。最新现货价格看,降幅有所扩大,山西、河南、山东、广西、贵州、内蒙古均全线下调,澳洲FOB远期现货报价亦调降,进口亏损缩窄。现货价格走跌的背后是供应侧的放松,据机构消息,原本预计的阅兵期间减产实际规模较小,生产方面并未作出特别严格的管控要求,影响更多集中在运输端口。且因近期氧化铝企业持续维持高效发运,库存仍在较快累积。而进出口方面,7月氧化铝出口22.9万吨,进口12.6万吨,维持了10万吨级别的净出口,净出口的规模并未更进一步扩大。后续进出口的净影响仍将对库存有所扰动,但核心仍在于国内供给,当前看水位偏高,且市场亦担心年底新产能项目的投产。因此,盘面仍恐有向下压力,同时关注如破高成本产区的成本线后引致的供给缩量传导。

转载声明

本网站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亦不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入市依据。凡据此入市者,风险和责任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该文章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者不希望被转载的,请发送邮件到website@citicsf.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