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
1. 本周多晶硅成本环比下降0.2元/千克
2. 智利9月铜产量同比下降4.5%至456663吨
3. LME拟推永久性规则限制近月大额持仓,防范市场失序
4. 有色工业协会建议:行业“反内卷”应分类施策,对铜、铅、锌等考虑设立产能“天花板”
5. 欧亚资源和摩科瑞达成1亿美元铜供应协议
行业资讯
本周多晶硅成本环比下降0.2元/千克
据Mysteel,截至10月31日,本周多晶硅(N型致密料)市场均价50元/千克,即期制造成本约39.6元/千克,即期单公斤净利约为10.4元/千克。价格方面,本周多晶硅N型致密料均价环比持平。成本方面,工业硅粉价格微降,成本环比下降0.2元/千克。本周多晶硅环节净利润环比上涨0.2元/千克。
智利9月铜产量同比下降4.5%至456663吨
据外媒,智利国家统计局(INE)周四表示,智利9月制造业产出同比增长5%,但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6.9%增幅。其中,9月铜产量同比下降4.5%,至456663吨。
LME拟推永久性规则限制近月大额持仓,防范市场失序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周四表示,计划制定永久性规则,在库存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对在近月合约中持有大额头寸的会员实施限制。今年6月,在近月铜合约升水飙升后,LME曾实施临时限制措施。LME表示,推出这些措施是为了应对库存低迷的环境以及近期合约持有量过大的问题,这促使LME特别委员会指示市场参与者减少交易所内的大额持仓。最近,由于库存自年初以来已下降约85%,近月锌合约的溢价飙升至历史新高。LME在声明中称:“我们认为,制定一项适用于整个市场的永久性规则,以应对在近月合约中持有重大头寸的市场参与者,是维持市场有序的最合适措施。”
有色工业协会建议:行业“反内卷”应分类施策,对铜、铅、锌等考虑设立产能“天花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重金属部兼矿产资源办公室主任段绍甫近日公开表示,当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加工费低迷,“反内卷”已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对于行业“反内卷”实施路径,协会建议分类施策:一是借鉴电解铝经验,对铜、铅、锌等大宗金属考虑设立产能“天花板”,严控新增产能;二是对战略金属通过兼并重组提升集中度,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三是在保持深加工产业充分竞争的同时,引导企业向个性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避免同质化竞争。
欧亚资源和摩科瑞达成1亿美元铜供应协议
据外媒,摩科瑞能源贸易公司(Mercuria Energy Trading)周四宣布,将向欧亚资源集团(ERG)预付至多1亿美元的款项,作为一项为期三年的铜供应协议的一部分,双方合作的核心是采购刚果民主共和国产出的铜矿,后期ERG将从该矿区向摩科瑞供应铜。欧亚资源集团表示,这笔资金将用于支持其在这个中非国家的铜矿项目开发,ERG目前在刚果的矿区年产近14万吨铜。ERG和摩科瑞均未透露每年将向后者交付多少铜。摩科瑞正大力拓展金属业务,且重点关注铜矿资源丰富的中非国家。彭博新闻社本月早些时候报道,该公司新成立的金属部门今年以来已实现约3亿美元的贸易利润。
市场观点
机构一:多晶硅远期供需改善,预期偏强
自七月以来,“反内卷” 相关工作全面启动,各层级会议相继召开,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引导产业升级。通过汇总存量信息推演,“反内卷” 的落地路径可归纳为能耗控制、产能整合、价格管理三个核心维度,三者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1、能耗控制:以政策为导向,加速落后产能出清。由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牵头,强化政策引导及进程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最终带动落后产能有序出清。
2、产能整合:多方协同调控,优化产业供给结构。形成“管理部门+产业龙头+行业协会”的协同调控模式。强化上游投资管理,避免盲目扩产和产能过剩。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为核心,推动落后产能平稳退出,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3、价格管理:健全机制体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聚焦价格与质量双维度,构建良性竞争环境。健全价格监测和定价机制,实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加强产品质量管控,以质量提升推动产业价值升级。
工业硅近端供需改善,成本稳定。远端随下游多晶硅减产需求收缩,但产业利润预期随“反内卷”落地而逐步修复,预期中性。多晶硅近端高库存,上游利润修复后短期供给提升,现实供需边际转弱。远端随“反内卷”政策落地供给收缩,同时“碳中和”背景下预期火电份额收缩,光电需求增长,多晶硅远期供需改善,预期偏强。
机构二:基于储能与动力电池乐观预期的判断,2026年碳酸锂供需格局或转为短缺
近期碳酸锂表现强势,自10月15日起11个交易日内碳酸锂主力合约价格最高涨幅达16%。在前期供需长期偏过剩,而全球锂资源开发仍在不断推进环境下,碳酸锂为何仍有如此强势的表现?需求端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变量来自于以下几个因素:
1、储能系统需求爆发:2025年由于国内补贴政策对储能系统收益率的改善以及海外储能需求的爆发,储能电芯出货量大超预期,2025上半年度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240.21 GWh,同比增长106.1%,全年预计出货量达600GWh,同比增长62.1%。同时因为风光发电对储能需求,海外储能需求以及AIDC对储能需求的延续,2026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仍将维持60%的高增速增长。2025/2026年储能电池对碳酸锂的需求分别由36.7/53.4万吨,上调至39.8/63.6万吨,预期上调8.4%/19.1%。
2、动力电池端维持较高增速:由于乘用车的高基数与高渗透率,未来需求增长预期有所放缓,但以新能源重卡为主的新能源商用车的高速增长为动力电池的增长提供额外的引擎,2025/2026年预计动力电池装机量仍将维持25.2%/20.5%的同比增速。固态电池单GWh对锂需求有显著拉动,当前主流技术路线单GWh锂需求较当前液态电池提升约240%。但目前主流电池企业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计划在2030年以后,短期对锂需求拉动有限。2025/2026年动力电池对碳酸锂的需求分别由81.3/96.2万吨,上调至85.8/104.3万吨,预期上调5.5%/8.4%。
3、2026年碳酸锂或由过剩转为紧平衡:基于储能与动力电池乐观预期的判断,2026年全球碳酸锂需求预计共计196.3万吨LCE,同比增长29.8%,在供应预期维持20%的高增速情况下,全球碳酸锂供需格局由过剩转为紧平衡。随着需求端高增长预期不断验证,锂价或逐步抬升以刺激更多的产能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