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
1. 晶科能源:目前暂无明确收购多晶硅产能的计划
2. 本周全国工业硅产量约为7.6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52.68%
3. 本周多晶硅环节净利润环比持平
4. 当前Alphamin生产及运输暂未受到“M23武装”影响
5. CSPT达成共识:降产能,抵制不合理计价及恶意竞争
行业资讯
晶科能源:目前暂无明确收购多晶硅产能的计划
晶科能源11月28日在互动平台称,公司主要通过参股多晶硅企业的方式保障公司多晶硅供应的稳定,目前暂无明确收购多晶硅产能的计划。
本周全国工业硅产量约为7.6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52.68%
据隆众资讯样本数据统计推算,本周全国工业硅产量约为7.65万吨,全国工业硅产能利用率为52.68%。
本周多晶硅环节净利润环比持平
据Mysteel,截至11月28日,本周多晶硅(N型致密料)市场均价50元/千克,即期制造成本约40.27元/千克,即期单公斤净利约为9.73元/千克。价格方面,本周多晶硅N型致密料均价环比持平。成本方面,成本环比持平。本周多晶硅环节净利润环比持平。
当前Alphamin生产及运输暂未受到“M23武装”影响
今日市场传言:“据报道,M23武装阻断刚果(金)东部Bisie锡矿至Bukavu港运输线,矿商Alphamin宣布至少六周不可抗力。LME库存十年低位,国内仓单连降,供应风险可跟踪。”据Mysteel最新调研了解,当前Alphamin生产及运输暂未受到“M23武装”影响,且运输路线主要为从西部靠近卢旺达边境的洛古(Logu)出发,向东北经过卡辛迪(Kasindi)进入乌干达(Uganda),继续东行抵达坎帕拉(Kampala),再向东南进入肯尼亚,经过内罗毕(Nairobi),最后到达东部沿海城市蒙巴萨(Mombasa),全程约2100公里,预计耗时43小时,途经多个国家和自然保护区。
CSPT达成共识:降产能,抵制不合理计价及恶意竞争
鉴于目前铜精矿加工费及相关计价条款已严重偏离市场合理水平,为推进全球铜产业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同时落实好国家反内卷相关政策要求,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于近日再次研究讨论,成员企业达成以下共识并严格遵守:
1、2026年度降低矿铜产能负荷10%以上,改善铜精矿供需基本面;
2、维护Benchmark体系,加强与矿山直接合作,坚决抵制贸易商不合理的指数计价模式;
3、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小组对成员企业参与现货投标和现货采购活动的管理和监督,防止恶意竞争;
4、建立黑名单制度,启动对供应商和检测机构的监测评估,共同抵制恶意扰乱市场的供应商和检测机构。
市场观点
机构一:2026年贵金属牛市有望延续,但价格路径将是“高波动、台阶式上行”
近期白银延续强势上行格局。进入11月以来,国际现货银价自48美元/盎司一线震荡走高,先后突破50美元以及此前2011年的历史高点,10月中旬曾触及约54.5美元的新高位,11月下旬仍运行在53美元附近,一个月涨幅超过10%,过去一年多累计涨幅已超过一倍,远超同期黄金和美股指数的表现。
短期白银价格大概率仍将在高位维持宽幅震荡。一方面,如果12月及2026年初美联储降息路径大致按当前市场预期推进,全球风险资产将在“温和宽松+增长放缓”的组合下维持对贵金属的配置需求,叠加白银连续多年结构性供给缺口,50美元一线有望成为新的中枢支撑区域;另一方面,在价格短时间内翻倍并刷新历史高点之后,多头拥挤和ETF持仓较高带来的技术性回撤风险不容忽视,任何关于“降息不及预期”或“美国经济韧性超预期”的数据,都可能触发5–10美元级别的快速调整。中长期看,光伏、数据中心与电动车等板块对白银的功能性需求仍将保持扩张趋势,尽管单位用银持续被压缩,但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数字基础设施扩张的大背景下,总量仍有增长空间,而矿山新项目投产节奏偏慢、品位下滑与环保约束使供给端难以出现大幅放量。2026年贵金属牛市有望延续,但价格路径将是“高波动、台阶式上行”。
机构二:现货流动性趋紧,白银创年内新高
本周,白银主力合约持续拉升,周五日内最大涨幅超3%,最高价格行至12700上方,再创年内新高。回顾上一阶段白银的拉涨,主要基于伦敦银的现货挤仓逻辑,11月6日,美国最终公布,首次把白银、铜、釉列入关键矿产清单,引发了囤货和套利行为。这一紧张局势也迅速传导至国内市场:一方面,白银出口利润窗口打开,冶炼厂积极出口;另一方面,国内投资与投机需求激增,导致贸易端供应短期失衡,现货升水相应抬高。在现货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银价走势持续偏强,后续继续关注白银内外盘库存走势。
宏观层面来看,美国感恩节休市,市场更加关注地缘政治走向。目前普京表示美方代表团将于下周到访莫斯科,并重申俄方总体上同意将美方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清单作为未来谈判的基础,但尚无最终方案。美联储降息预期接近完全定价,黄金继续表现偏强,并带动其他贵金属走势。需警惕的是,当前市场看涨白银趋于一致,且金银比虽已回落至 78 但仍高于历史均值,短期波动可能加剧。建议关注内外盘库存变化、12 月美联储决议及俄乌谈判进展。
机构三:多晶硅当前“供需双杀”格局已成
多晶硅四个月的高位横盘背后,是无人接盘、出货艰难的囚徒困境。多晶硅从前期低点反弹后,始终在4.8万元-5.6万元区间箱体震荡,工业硅则围绕9000元-9500元反复横跳,表面“强势盘整”的走势,背后是成交的持续萎缩与持仓结构的割裂。横盘期间,多晶硅上游库存超27万吨,下游原料库存仍逾16万吨,叠加贸易商+注册仓单,全产业链库存压力持续高企;工业硅社会库存已达54.8万吨,期货库存仍超20万吨,月底期货仓单集中注销还将释放1-2万吨现货,进一步加剧供应压力。这种“库存堰塞湖”+“出货难”的双重窘境,决定了横盘只是下跌前的暂时休整,而非趋势反转的开端。
多晶硅当前“供需双杀”格局已成,几乎封堵任何上涨可能。供给侧,10月国内多晶硅产量超13.7万吨,环增6.2%,远超市场预期,11月新增库存超3000吨。尽管11-12月西南一线大厂计划大幅减产、内蒙产能同步检修,月度产量或回落至12.5-13万吨,但供需失衡格局难改,年底行业库存量仍将大概率超40万吨,若以当前需求节奏,这些库存需数月方可消化。需求端的孱弱更为致命,下游硅片11月排产环降1GW至59GW,折多晶硅需求仅不到12万吨,而电池片企业库存累库明显,价格承压下进一步压缩原料采购规模。4个月的横盘震荡,不是“蓄势待发”的上涨前奏,而是“积重难返”的风险累积-横有多久,跌有多深。










